比热容教学学情分析?《比热容》第1课时是第十六章的.第三节课,经过精心的准备本节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对这节课的教学我有如下的心得体会: 比热容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也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那么,比热容教学学情分析?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比热容教学设计及教案

1

巩固比热容概念,明确其物理意义

以水的比热容42×103J/(kg·℃)为例,由比热容的定义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单位质量(1kg)的某种物质(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42×103J),叫做这种物质(水)的比热容。使学生理解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又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分析得出,1kg水吸收42×103J的热量其温度将升高1℃,或42×103J的热可使1kg水温度升高1℃;然后又指出,1kg水温度降低1℃放出热量也是42×103J。从而可进一步明确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2

认识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

类比密度知识引导学生读表认识:

(1)不同的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如铜的比热容是039×103J/(kg·℃)

,铁的比热容是088×103J/(kg·℃);(2)物质的状态不同其比热容不同,如水的比热容42×103J/(kg·℃),冰的比热容21×103J/(kg·℃);(3)物质比热容大小跟物体的质量、体积等无关,一滴水和一杯水的比热容一样大。归纳说明物质比热容大小由物质的种类和状态决定。

3

获得比热容大小的具体认识

引导学生读表得出:

(1)液体比热容一般比固体比热容大,水的比热容较大;

(2)若以J/(kg·℃)为单位,液、固体比热容的数量级是“×103”;

(3)常识性了解比热容单位的换算,如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42J/(g·℃)。

比热容教学教学设计

比热容又称比热容量,简称比热,是单位质量物质的热容量。以下是我搜索整理的初中九年级物理比热容课件,我们来了解一下。

九年级物理《16.3 比热容》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材从比热容的简单自然现象开始,对如何计算比热容,以及通过比热容计算热量做了阐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2)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3)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1)通过阅读“气候与热污染”,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并了解一下“热岛效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有关计算.

难点: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器材:水,煤油,两只烧杯,两个电加热器,天平,两只温度计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学生阅读教材前面的“?”,列举生活例子,烧热水温水,与水开了,谁快,不一样多的水烧开,哪一个更需要更多热,让学生理解“水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和水的质量、温度升高的度数有关,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让学生讨论所有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之间的关系。

比热容教学设计一等奖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比热是通过比较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升1℃时吸收的热量,来表示各种物质的不同性质。

水的比热最大。这就意味着,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要小些。水的这个特征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白天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升慢,夜晚沿海地区温度降低也少。所以一天之中,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小,内陆地区温度变化大。在一年之中,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

水比热大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也经常利用。如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在工作时要发热,通常要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冬季也常用热水取暖

水的比热容是4.2*103焦/千克·摄氏度,蒸气的比热容是2.1*103焦/千克·摄氏度

汽化热是一个物质的物理性质。 其定义为:在标准大气压(101.325 kPa)下,使一摩尔物质在其沸点蒸发所需要的热量。常用单位为千焦/摩尔(或称千焦耳/摩尔),千焦/千克亦有使用。其他仍在使用的单位包括 Btu/lb(英制单位,Btu为British Thermal Unit,lb为磅)。

水的汽化热为40.8千焦/摩尔,相当于2260千焦/千克。

试分析水和高聚物比热容大的原因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2、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二、教学重点: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并引入比热容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从水和沙子的温度改变中总结规律

四、教学方法。导学法

五、教具:烧杯(两个)、水、沙子、酒精灯(两个)、温度计(两个)。玻璃棒。

铁架台、石棉网。

六、教学过程设计: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2.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实验预习】

1.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有什么关系?与水温升高多少有什么关系?要用生活中观察的现象来支持你的观点。

2.以水和干沙子为例,说明怎样比较不同物质吸收热量的差异。

【实验器材】【实验方案】

设计实验方案时要考虑:

1.用托盘天平称取质量相同的水和干沙子。

2.确定相同质量的水和干沙子上升到相同的温度时是否吸收了相同的热量。

(1)要用温度计测量相同质量的水或干沙子温度上升的多少;

(2)要用同一套装置在同一条件下给水或干沙子加热;

(3)要测量相同质量的水或干沙子在同一条件下上升相同温度时所需用的时间。

(4)如果加热方法完全相同,就可以认为单位时间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

气体比热容比测定心得

【 #教案#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一、基本说明

1、本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基本信息作者

2、教学内容

1)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2)年级或模块:九年级

3)所属的章节:第十六章第三节

4)教学时间45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会查比热容表。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探究学习,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内容分析

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热传递、热量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提出了比热容的概念,它是本章的重点知识。本节教材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常识出发提出问题,经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并应用探究所得解决实际问题,新教材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验探究。本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是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这是下节课进行热量计算的基础。

以上就是比热容教学学情分析的全部内容,由于比热容的概念内涵较深、外延较广,涉及热量、温度变化、质量三重概念间的关系,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所以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以及应用比热容的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3、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