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谈读后感1000?上面说的只是《十日谈》内容上的魅力,在语言方面,薄伽丘充分利用了这本书独特的书名,“谈”,也就是意味着随意的聊天谈话,所以既有古典文学的规范,又吸收民间的口语特点,简洁明快,没有长篇冗长的叙述,而是充满灵动色彩。那么,十日谈读后感1000?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十日谈》的一则故事有感

读的是逯士博翻译的版本,似乎并不是直译版,译者在序中说对原文做了调整,有些冗杂的内容也直接删掉了。所以大部分故事都不超过两页,最多不过三页,读起来很轻松。可惜的是我没有看过原版,从历史教材上看,原版应该有个楔子,讲述那十个青年如何避难、如何开始讲故事的情节。

在刚开始读的时候差点对自己的智商产生了怀疑:“这样的故事水平竟然可以被写进历史书?为什么情节会这么设计?”贴吧上有人评论说:“看了一会就把书给扔了。”我在疑惑之中看了好几篇故事之后才意识到这个是写于文艺复兴时期,评价这本书要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

可以说十日谈的故事情节设计不是很好,至少以现在的视角看来是这样。即使是故事水平并不高的我来写,也不会设计这样的情节。豆瓣评论中有人提到不如中国古代的小说有意思,不好看,我也有相同的感受,它的情节中有很多是刻意的美好,有点童话故事里“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那种感觉。而且在故事中,人物十分的脸谱化,好人即好人,坏人即坏人,而且坏人的洗心革面也非常的戏剧性,。

以上是从现在的视角看十日谈,但是放在当时的坏境下,尤其,十日谈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巨著,在当时可以说是一部离经叛道的书。在中世纪禁欲主义盛行和强调宗教信仰的环境下,这本书告诉人们追求自己内心的欲望,追求人世间美好的事物是完全正确而且无罪的;告诉人们教堂的教父、教士,修道院的院长、修女和普通人一样有情欲,会和普通人一样偷情。

《十日谈》读后感

《十日谈》作者意大利薄伽丘。讲述1348年,意大利佛罗伦萨瘟疫流行,10名男女在乡村一所别墅里避难。他们终日游玩欢宴,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共住了10天讲了百个故事。有点类似《一千零一夜》

立面有个故事特别让我印象深刻。杨诺对好朋友亚伯拉罕宣扬天主教,让他改变教义去信天主教。但是他想去亲眼看看是否如他说的那么好。他来到罗马,目睹了教会的腐败生活,但是他回到巴黎之后,还是改奉了天主教。朋友觉得不可思议,问他为什么会这样决定。

亚伯拉罕讲,罗马本该是圣神的,却成了包容一切罪恶的熔炉。那些主教们的罪恶和腐败仿佛迫切的想让天主教倒台。但是,亚伯拉罕话锋一转,“我还是决定皈依天主教。”因为教皇们和教主们不管怎样破坏天主教的形象,相反天主教仍然四处传播发扬光大。那么一定是有神灵在做支柱、做基石。确实更加正大圣神。

杨诺原以为去了罗马他会放弃,万万想不到他会得出相反的结果。

故事很短剧情来了大反转。故事有很多值得学习地方,它其实提示我们表象与本质的区别。表象有可能是假的,当表象解释不了原因时,要反思我们是不是看到了本质。

大到一个公司,如马斯克创立特斯拉和SpaceX时候,特立独行为了降低成本在创立之初所有关键设备都自己制造,而不是第三方采购。

《十日谈》读后感

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优秀作品,《十日谈》的意义似乎被定格为反对封建制度,讽刺教会的腐朽,歌颂美好的爱情这些方面。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十日谈》是由多达一百个内容各异的故事组成,而它的作者薄伽丘生活在14世纪,他的作品主要是为那个时代的人而作,可是很不幸他的作品成为了世界名著,流传至今,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人对100个不同的故事各有理解,如果还在已经定位的思维的引导下去阅读,是很难做到真正理解的。何况,作为一个伟大的作家,如果他的作品只是被一部分人理解,而其余的读者只是盲从的话,那么他也是非常悲哀的。

我今天只是想谈谈自己对于《十日谈》的理解,也只有那样,才能算是真正的读后感。

《十日谈》的第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基督教士劝一个犹太商人改信基督的故事,那个犹太商人在目睹了教会的腐败后,出人意料的居然改信了基督,他的理由是“你们的教会那么腐败,但是却依然兴旺,必然是得到了神的庇佑,这样看来,它的确比别 的宗教要好写些”。如果把这个故事作为一个笑话,一笑了之倒也罢了,但如果把他作为讽刺教会,打倒教会的号角,却也未必。

看过《水浒传》的朋友都知道,梁山好汉的理想正如元小七唱的“杀尽贪官和污吏,忠心报答赵家官(指大宋皇帝)”。

读十日谈有感

(一)《十日谈》,谈尽了兽性的人的假丑恶,谈尽了精神的人的真善美。人的天性,被伟大的雕刻家塑造成活的形象,大胆地置于阳光下的我们面前;人的不容违背而常在违背——人为地强行违背着——的天性真实地被证明了。人类真实存在的东西,却盲目、野蛮、别有用心地压制它,囚禁它,千方百计地否定它,毁灭它,这真是人类的一大悲哀!这是惨无人道、罪恶绝顶的行为!但愿人的天性随着卜迦丘的灵魂,一起从历史的桎梏下得到解放,升入天堂!但愿这作茧自缚的愚昧历史早早坠入地狱!卜迦丘万岁!

看过《十日谈》全译本中未曾得见的故事后,却不明白这些故事为什么不能看,与其他故事有多大的区别?似乎这些故事的内容从实质上看与其他故事是一致的,并且有些还是有所谓积极意义的,并没有比其他故事更“黄”之处,有的根本就没那方面意思,而是很有趣味的艺术品,既幽默又高尚。那些假道德家们自己干尽了坏事,满脑子乌七八糟的东西,还硬装作高洁,结果把高洁的东西视为低下而舍弃了,这样更暴露出他们肮脏的思想和低级趣味。

好人并不能因为读了坏书而变坏,坏人也并不能因为读了好书而变好。同样,坏人并不能因为他说了好话就变成了好人,别人也不会因此把他就认为是好人了;那么好人也不会因说了坏话而变坏和被别人视为坏人。

十日谈读后感范文5篇

《十日谈》是世界文学史上一部具有巨大价值的文学作品,为意大利艺术散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开创了欧洲短篇小说的艺术形式。它拥有至高的文学地位。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十日谈》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十日谈读后感

刚开始听说《十日谈》这本书,是在高中的世界历史课本上,当时也只是为了背诵这些死板的知识才记住了这本书。去年生日的时候,同学突然送我一本,让我没想到的是,竟然是《十日谈》这本书,生日之后就把这本书扔到了一边。这学期西方政治思想史要求写一篇读书笔记,本来当时正在读一本《大爱无形》,想写这本书的读书笔记。但是想想,这本书和这门课也没有什么联系,就放弃了。在书架上又看到《十日谈》这本书,翻开看了看,发现里面的故事很吸引人,就突然想到可以写这本书的读书笔记。

作者薄伽丘,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早的代表人物之一,热心研究古籍的人文主义者,通晓希腊文的学者,多产作。著有长篇小说《菲洛柯洛》,史诗《苔塞伊达》、《菲洛特拉托》,牧歌《亚梅托》,长诗《爱情的幻影》、《菲索塔诺的女神》等,其最重要的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作品是短篇小说集《十日谈》。这些作品反映了人文主义的观点及早期人文主义的特点。

以上就是十日谈读后感1000的全部内容,读十日谈有感1 这个寒假,我看了一本叫《十日谈》的世界文学名著。这本书让我的寒假生活又增添了些趣味,让我不再感到无聊。当翻开它时,就会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吸引你继续读下去。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