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汉字学研究的材料和历史?商代文字资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殷墟时期所反映出来的商代文字不仅表现在字的数量多,材料丰富,还突出地表现在文字的造字方式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规律。那么,简述汉字学研究的材料和历史?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从汉字的起源探究的结论

汉字是中华文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但承载了我们几千年的历史,而且也是从古到今人们进行沟通的重要手段。由汉字衍生出来的书法艺术,更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但是,汉字,是怎么造出来的?

研究汉字的起源问题,在国内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先秦传说造字者为仓颉,《旬子·解蔽》记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吕氏春秋》记载:“奚仲作车,仓颉作书”。相传仓颉是黄帝的史官,是古代整理文字的一个代表人。《说文解字》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史官,被尊为“造字圣人”。史学家徐旭认为,文字的出现,应与仓颉有关。那时制定历法需要文字记载,制定神谕也需要行文,因此,仓颉应是颛顼部族人。他“生于斯,葬于斯”,故造书台北有仓颉陵墓。他所处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6世纪。据此推测,四、五千年前,我国的文字就比较成熟了。

到了现代,有人在承认仓颉的同时又扩大了造字者的队伍。比如鲁迅先生,他认为“......在社会里,仓颉也不是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了,史官一采集,就可以敷衍记事了。中国文字的来由,恐怕逃不出这例子。”《鲁迅.门外文谈》。也就是说,汉字当然不可能是仓颉一个人创造出来的,而是由许许多多的像仓颉这样的人慢慢丰富起来的,仓颉只不过在这些人当中比较重要、起的作用比较大而已。

简述汉字产生的途径

汉语的历史叫做汉语史,包括汉语语音史、汉语语法史、汉语词汇史三大块,汉语史是研究汉语现象及其内部规律的一门科学,包括语音、语法、词汇现象及其历史演变规律。汉语研究的历史叫做中国语言学史,中国语言学史主要研究历代研究汉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著作、主要观点。

第一种分法

王力先生根据他所研究过的语音材料,参考历史朝代的更替,把汉语语音史分为先秦( - 前 206 )、汉(前 206- 公元 220 )、魏晋南北朝( 220-581 )、隋 - 中唐( 581-836 )、晚唐五代( 836-960 )、宋( 960-1279 )、元( 1279-1368 )、明清( 1368-1911 )、现代( 1911- ),共九个阶段。

第二种分法传统音韵学曾把汉语语音数千年的语音史划分为上古、中古、近代和现代四个大的阶段。

这个可以不= =。。。

文字研究

从商朝镌刻在龟甲和兽骨上面的甲骨文,到上周时期雕刻在青铜器上的金文,再到西周晚年演化出的大篆,继而到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文字改革出现的小篆。

后小篆又逐渐被更方便更简化的隶书所代替,隶书后来又演变成草书,以及与此同时出现的楷书和草书。至此,中国汉字已经基本定型,它伴随着中国璀璨的文明,一同呈现在世界的眼前。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标志,殷墟甲骨文距离现在3000多年。

扩展资料

汉字起源的传说

1、仓颉造字说

最普遍的传说是仓颉造字说。传说中仓颉是一名天神,相貌奇特,面孔长得像是一幅绘有文字的画,仓颉便临摹他的形象,创造了文字。传说,仓颉造出文字后,由于泄露天机,天落下了小米,鬼神夜夜啼哭。

2、结绳记事说

在一些部落里,为了把本部落的风俗传统和传说以及重大事件记录并流传下去,便用不同粗细的绳子,在上面结成不同距离的结,结又有大有小,每种结法、距离大小以及以及绳子粗细表示不同的意思,由专人循一定规则记录,并代代相传。久而久之,慢慢从结绳的符号中衍生出了文字。

3、契刻记事说

这中传说与结绳记事说类似,在木头、竹片、石块、泥扳等物体上刻画各种符号与标志,表示一定意义。

汉字的发展过程

出土于战国魏安厘王墓的《逸周书·尝麦解》说:“昔天之初,〔爰〕作二后,乃设《建典》:命赤帝分正二卿。命蚩尤宇于少昊,以临四方……”这《建典》该不会是口头约定罢?更不会是春秋时才盛行的歃血为盟!它应该是以书面形式记录的中国最早的《法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律文书。我们看看它所记录的内容吧,《建典》规定:居住在东部的炎族与居住在西部的黄族实行民族分治。“二后”一个指赤族的蚩尤,世代掌管军权,驻守在山西汾河一带;另一个是轩辕氏,居住于陕西,黄河中上游。这“二后”也就是赤帝辖下的“二卿”。“赤帝”就是“炎帝”。这从《史记》与《大戴礼纪》得到证明。都描写“阪泉之战,司马氏就说打败炎帝榆罔,而后者则记打败赤帝榆罔。

文字究竟发源于何时何地?这也算一条线索吧。

另从我破解的十个甲骨文都出于《甲骨文编》有兴趣的朋友可到那里去查。

黎明堂敬上

古汉字的历史价值与教育意义

古老的汉字生生不息,从形成,发展,到成为文字体系的甲骨文,其间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延绵至今,承载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汉字的书写方式——书法,也成为独立的艺术形态。伴随“读图时代”的来临,人们重新审视“视觉”这一认识事物的工具,以期通过视觉的形式和方法探悉事物的本质,获得知识,那么,当我们用眼睛去打量汉字古老的历史的时候,又能“看”到什么?当“看到”的时候,是不是又能“看懂”呢?汉字形成的过程及视觉外显对于信息时代又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呢?

先秦时期的社会背景与汉字的起源

汉字形成的社会背景

文字学家认为“汉字的形成时代大概不会早于夏代”,并在“夏商之际(约在公元前17世纪)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裘锡圭《文字学概要》)。

中国文字博物馆实践报告

1)曲笔较多,线条粗而自然,字形趋向工整。

(2)金文一般都是先在模子上刻字,刻不好还可以修改,所以字形显得浑厚质朴,不过到周朝末年便趋向流利秀拔。

(3)字体多不固定,一个字往往有多种写法。比如“射”字像弓箭形,第三种写法的后面还有一只手【“射”的各种写法:■ ■■】“虫”字像虫子弯曲形,第三种写法的上面还有两只眼【“虫”的各种写法:■■■】。

以上就是简述汉字学研究的材料和历史的全部内容,从商朝镌刻在龟甲和兽骨上面的甲骨文,到上周时期雕刻在青铜器上的金文,再到西周晚年演化出的大篆,继而到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文字改革出现的小篆。后小篆又逐渐被更方便更简化的隶书所代替,隶书后来又演变成草书,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